时间:2023-01-31 15:31:08
嗅觉敏锐的资本往往能第一时间揭示出产业的发展趋势,在过去的 2022 年,美妆领域内的资本流动已勾勒出清晰的全球美妆新格局,并为 2023 年的产业发展方向埋下伏笔。
尽管面临着通货膨胀、能源危机、原料价格上涨的市场逆风,国际市场上的美妆投融资仍在整体上保持活跃。资金雄厚的大企业通过投资收购巩固自己在千变万化的市场中抵抗风险BG大游、持续增长的能力,而根基较弱的独立品牌则可以借助资本的力量实现迅速的业务拓展。
这些战略选择也与高利率和估值下降带来的 IPO 停滞不无关系,当估值膨胀的时代结束,大量拥有充足资金的成熟企业或将造就一个买方市场。
在过去一年中面临诸多挫折的中国美妆产业也展示出了韧性和活力,大集团积极对外投资来加速自己在品类、品牌和市场上的拓展计划,从以单一主力品牌打天下到集团化协同作战,逐渐走向成熟。而在中国经济腾飞中完成市场积累的美妆产业上下游企业则积极寻求上市,大规模融资为这些企业带来的新的发展空间也将让中国美妆产业呈现新的变局。
随着中国美妆产业走向复苏,营商环境逐步好转,市场信心逐渐恢复,过去几年中的投融资热潮或将重现,为产业注入新的生命力。
去年年底,备受关注的 Tom Ford 收购案尘埃落定,在这一交易金额高达 28 亿美元的收购中,雅诗兰黛为此支付的金额约为 23 亿美元,这也是该公司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收购。尽管刚刚经历业绩下滑和未来预期的下调,但雅诗兰黛并未因此放弃其收并购计划,该公司的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 Tracey Travis 表示,即使资本成本更高,但仍然继续积极寻找符合其投资组合战略的品牌。
这也是过去一年美妆巨头的共同选择美妆新闻,去年另一起受到广泛关注的交易自然是 Puig 对 Byredo 多数股权的收购,尽管业内分析师认为该品牌的合理估值达到 10 亿美元,但将这一炙手可热的品牌加入品牌组合无疑能大大提高公司的增长预期,正如雅诗兰黛的高管也非常看好 Tom Ford 对整体业绩的助推作用。
美妆大集团对相对小众、年轻品牌的收购则有助于它们在新兴赛道上抢占先机。宝洁和资生堂分别收购微生态护肤品牌 Tula 和 Gallinée,娇韵诗和欧舒丹收购“纯净”美妆品牌 Ilia 和 Grown Alchemist,以此在新的领域迅速建立起话语权。
在韩国美妆产业遭到重创的情况下,以往较为依赖中国市场的韩国美妆企业也开始寻找新的出路,将目光投向美国市场,爱茉莉太平洋和 生活健康分别收购美国奢侈护肤品牌 Tata Harper 和美国大众美妆品牌 The Crème Shop,争夺在美国的市场份额。
欧莱雅集团在确立中日韩“美妆黄金三角洲”的发展方向后,也加强了对这三个国家创新力量的投入,比如去年欧莱雅进行了在日本的首个风险投资——对日本个性化美妆公司 Sparty 的少数股权投资。
去年在资本市场动作频繁的 Puig 还收购了哥伦比亚天然美妆品牌 Loto del Sur 和阿育吠陀美妆品牌 Kama Ayurveda 的多数股权,以此拓展在拉美和印度的市场。
而联合利华则押注东南亚市场,通过旗下风投机构投资印尼独立美妆品牌 Esqa,正式进入这一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
此外,美妆巨头也在通过大规模的资产调整来实现其整体战略的转型,比如雅诗兰黛对 Tom Ford 的收购被认为是其进军时尚奢侈品领域的开始;资生堂继续巩固其未来美肤(Skin Beauty)的战略,继出售个护业务和部分彩妆品牌后,将在亚太地区的专业美发业务出售给了汉高;联合利华希望通过收购葛兰素史克消费者保健业务来加强其健康业务,但在众多批评声中,即使豪掷 500 亿英镑,此次收购也未能成功,甚至导致联合利华的高层人士震荡和集团业务架构重组,尤其可见缺乏针对性的野蛮收购已经不能成为大集团面对新时代的良策。
纵观去年的资本市场,可以发现奢侈美妆依然是最受关注的赛道之一,而随着产业链上下游更多不同类型的企业加入战局,这一领域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美妆产业可能将迎来一位重量级的竞争者——开云集团。在开云集团董事总经理 Jean-François Palus 公开表示“(与美妆业务相关的)所有选择都是开放的”之后,这家奢侈品巨头重返美妆世界的可能性引发大量讨论。如果开云确实已将这个计划提上日程,那么它对已外包业务的收回或是对其他美妆企业、品牌的收购或许已在酝酿之中。
在全球美妆产业的版图中,中国已经不再只是关键消费市场和制造重地,源自中国本土的创新力量也开始成为跨国美妆大集团争夺的新目标。
随着本土实力与视野兼具的美妆企业不断崛起,国际美妆巨头开始扩大在中国的投资,而这种投资也在走向孵化、合作、共创。在过去几年,欧莱雅、资生堂BG大游、联合利华、拜尔斯道夫等企业已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在中国投资或孵化了近百个项目。
欧莱雅首次在中国成立投资公司——上海美次方投资有限公司,致力于投资创新美妆科技,该公司的首个风险投资对象为本土高端香水品牌闻献,呼应了近年来中国本土香水品牌崛起的趋势。
资生堂也在中国成立专项投资基金资悦基金,首笔投资投向了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材料企业江苏创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押注这一众多国内企业已经入局的潜力赛道。
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大数据等新技术潮流助推下,中国正成为美妆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聚合地。投资中国本土新锐公司也是外资美妆巨头加速本土化进程的必经之路,要在美妆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今天持续深耕中国市场,这样的投资可能会成为越来越多海外美妆企业的战略选择。
继逸仙电商和话梅之后,去年又有两家中国企业收购海外品牌,在国际化道路上更进一步。
水羊股份作为国内重要的国际品牌代理商,开始成为其合作品牌的拥有者,这家旗下拥有御泥坊等品牌的美妆集团收购了 Evidens de Beauté 90.05%的股权,总交易金额达到约人民币 3.3 亿元。中国美妆品牌集团 Ushopal 则收购英国奢侈护肤品牌 Argentum,此前该公司还投资过法国沙龙香品牌 Juliette Has A Gun。
虽然国货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日渐强盛,但不可否认的是,最早一批崛起的品牌定位多为中低端,在高端市场上,国货的话语权还不足,通过收购海外奢侈美妆品牌则是本土美妆企业走向高端化和国际化的一条“捷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家公司都扮演了“服务商”的角色,若羽臣也在去年向国内护肤品牌溯华投资数千万元,在资本市场上,美妆品牌服务商逐渐走向台前。
虽然没有开发品牌的基础,但这些公司在品牌运营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对海外品牌更能提供强大的助力,另一方面,电商红利消退、代运营发展空间缩小导致它们业绩下滑,通过投资收购转型品牌商也是它们寻找新增长空间的出路,随着这些公司的品牌矩阵不断壮大,美妆服务商或许将崛起为中国美妆品牌竞争中新的一极。
而其他本土美妆大集团自然也没有在这股投资扩张的趋势中落后,开始加大对于新锐品牌的投资,而在投资对象的选择上,尤其注重对于自身短板的补足,比如以薇诺娜为主力品牌的贝泰妮投资彩妆品牌,而主要关注个护和护肤赛道的上海家化则通过投资涉足香氛领域。
同时,这些公司也纷纷通过设立投资基金来更好地把握市场新趋势,加速品牌和品类矩阵的拓展,这一已被国际美妆巨头广泛采用的资产战略如今也成为本土企业发展自身的利器,由此可见中国大企业已具备更雄厚的实力,并迈向成熟的阶段。
虽然受宏观环境影响,去年资本对中国新锐初创品牌的热情有所下降,但另一方面,完成多年市场积累的成熟企业纷纷寻求上市,开启发展的下一阶段,同时搅动中国美妆产业的竞争格局。
从营收上看,去年成功在港交所上市的上美股份和巨子生物 2021 年的营收分别达到 36.19 亿元和 15.53 亿元,已向深交所递交招股书的环亚科技和敷尔佳的营收达到 21.57 亿元和 16.5 亿元,已可以与丸美股份、鲁商发展等中国主要美妆上市企业一较高下。随着这些企业通过上市进一步扩大融资,其未来的发展也将拥有更多可能性。
除了美妆品牌商,多家产业上下游企业也在去年开启了上市之路,包材商柏星龙、中荣印刷,原料企业亚香香料,电商服务商青木股份成功上市,美妆代工企业芭薇股份进入北交所上市辅导期,电商服务商拉拉米、数聚智连以及专注于美妆赛道的天图投资冲击深交所 IPO。
中国作为全球美妆产业重要的生产制造基地和消费市场,供应链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迎来发展红利期,但由于许多品牌商开始注重产业链上下游的能力整合,部分供应链企业的发展遇到瓶颈,而上市融资可能将会为它们带来新的增长机遇。WWD